脹氣會痛到讓人想掛急診?為什麼會脹氣?
事實上,每個人都會製造氣體,是正常的消化過程,平均每個人一天製造0.5-2公升的氣體,而且每天排氣約14次,氣體的排除靠打嗝和放屁。氣體來自吞入的空氣,以及因大腸細菌分解未消化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氣體。當腸胃中因為堆積過多的氣體引起肚子脹氣時,可能出現的症狀像是覺得腹部脹脹的、大量排氣、食慾不振等,嚴重的話造成造成大腸痙攣和疼痛。
乳製品、十字花科蔬菜(例如甘藍、大白菜)等食物,比較有機會造成脹氣,但每個人的觸發因子不同。
脹氣有很多原因,不全然是食物的問題,飲食習慣不良的人,如邊吃飯邊說話、囫圇吞棗式地吃飯,或是進食常搭配汽水、啤酒飲品,也容易造成脹氣。或是鼻子過敏時,由於鼻子難以順暢呼吸,許多人會自然地用嘴巴呼吸,但這樣的動作卻會讓人吞進較多空氣而引起脹氣。還有心理壓力也會影響消化功能,當人體因壓力釋放腎上腺素,就會使得血壓上升、腸胃蠕動變慢,減緩消化速度,產生脹氣。
除了前述成因外,如果有影響消化系統的健康問題,例如大腸激躁症、潰瘍性大腸炎、克隆氏症、乳糖不耐症等也會引起脹氣。腫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脹氣需要特別注意,如腎臟病、心臟病、肝硬化等併發腹水,病人也會有腹脹現象。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尿毒症和自體免疫性疾病、肝腫瘤及其他腹腔腫瘤引起的腹脹。
5招立即幫助解決脹氣疼痛的方法:
1. 慢慢地啜飲一杯水
喝水可以協助造成脹氣的食物通過消化系統,也會讓大腸更難收縮。大腸是以收縮來推動食物,如果收縮得太強或太久,就有可能造成或加劇脹氣。
2. 起身四處走走或做做瑜珈動作
運動不但對總體健康有益,亦有助消除脹氣。可以快步走走或做些輕鬆的運動,身體活動有助刺激大腸的肌肉活動;這也是專家會建議便秘者運動的原因之一。輕柔的瑜伽姿勢,如嬰兒式或貓/牛式,有助於緩解與脹氣相關的腹部不適感。這樣做有助於活化身體的副交感神經系統,進入休息和消化模式;鎮靜狀態下的胃腸道能更好地消化食物。
3. 喝點薄荷茶、柑橘茶或薑茶
薄荷不但可以改善口腔氣味,也有解痙的效果,也就是說,它有助停止大腸過度痙攣(而這會增加氣體),也可以用薄荷油按摩,在肚臍附近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,可以幫助消化,緩解脹氣。喝薑茶有助於加速胃排空。
4. 躲進被窩,並在下腹部放上電熱毯
溫熱也有抗痙孿的效果,有助大腸放鬆、避免大腸收縮過度,並減輕常伴隨脹氣而來的疼痛感。身體蜷曲有助排氣。若附近剛好有床,就可以先平躺,雙手環抱屈膝的雙腳,感覺壓迫到腹部。
5. 按摩穴道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按摩距手腕上方三指幅的內關穴,有助於氣血協調和消化。脹氣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按壓這個穴道,緩解疼痛。或是肚臍上下方與兩側的穴道(中脕穴、關元穴、天樞穴),以繞圓方式按摩2-3分鐘。

脹氣可以吃什麼?不能吃什麼?
1. 幫助你好消化避免脹氣的食物
黃瓜主要是由水組成的,它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。黃瓜還含有一種名為槲皮素的黃酮醇類化合物,槲皮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。蘆筍具有利尿劑的特性,可以幫助身體排出鹽和水,進而減少脹氣。香蕉的鉀含量高,鉀是一種礦物質和電解質,對調節體內鈉含量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因此,食用富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減少水瀦留。
2. 少吃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:碳酸飲料、麵包、蛋糕等甜食,乳製品及豆製品,十字花科蔬菜;如:高麗菜、甘藍、花椰菜等,以及含大量澱粉的地瓜、芋頭、馬鈴薯等根莖類,較難消化的食物,如糯米、玉米。膨脹或經過發酵的食物,如饅頭、麵包,攝取時可分次食用,避免同時間把上述容易產氣的食物一起吃下肚。此外,高油脂及炸物比較難以消化,容易因停留在腸道時間長而使較多氣體產生。
長期保養腸胃
1. 中醫師建議,時常脹氣的人除了要少吃容易產氣、不好消化或會刺激腸胃的食物以外,平常也可以吃一些行氣解鬱消脹的食物,例如最家常的蔬菜:地瓜葉,或是牛蒡絲、蘿蔔、柚子、金桔等。
2. 培養好的飲食習慣,避開那些會讓你吞下大量空氣的習慣,例如大口喝水、使用吸管、飲用氣泡飲料、吃太快、邊吃邊說話、嚼口香糖等。
3. 使用益生菌改善腸道菌叢,避免食物在腸道中產生過多氣體,但需要較長的改善時間。
4. 平時除了補充益生菌、乳酸菌幫助改善腸胃氣之外,鈣質也是重要的一環,因為鈣質有舒緩神經的功能,對於改善腸胃蠕動、改善脹氣都有幫助。每天約需攝取1000mg-1500mg的鈣,可多攝取含鈣量豐富的食物,如海產(各種魚類當中,淡水魚所含的鈣質較多,連骨的小魚也是鈣質的好來源。蝦貝類則以蝦皮和蝦米的含鈣量最豐富,其他如蝦子、文蛤和牡蠣,也是鈣來源豐富的食物)、海藻(包括海帶、昆布、裙帶菜、黑海帶等)。
(延伸閱讀:益生菌種類那麼多,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菌種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