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非常疲倦」、「走路會喘、講話會喘」「我每天好累想睡,但又不好睡」,7 至 8 成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,都有這樣的感覺,為什麼有的人無法痊癒?會完全好嗎?令人擔憂的是,即使新冠患者似乎康復了,他們也可能面臨終身風險,肺部、大腦、心臟損傷,但新冠病毒在2019年底才出現,所以缺乏長期數據研究,未知的風險,長期對身體的危害才是大家最害怕的。
目前的研究共識,這些新冠後遺症,根本原因就是發炎,感染時病毒侵犯全身細胞,產生免疫反應,簡單來說,免疫反應就是「發炎」,所有症狀都是因為發炎引起的。發炎反應會慢慢減弱,不過並不代表完全消失,而是進入慢性的微發炎狀態。長新冠可能為多重器官發炎,如果是腦部發炎就會造成腦霧、心臟發炎則造成心肌炎、心血管疾病等;而若是呼吸道發炎,則會出現容易有痰、慢性咳嗽的症狀,此外,肌肉酸痛、腹瀉、關節痛也是常見的長新冠症狀。而長新冠症狀持續比例,約有1成的人持續1個月或更久,5成超過半年以上。身體如果長時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會加速老化、器官衰竭的速度,即使是年輕人,也會有體力衰退、效率低下的現象。

除了因為發炎,英國傳染病專家David Strain解釋,染疫後常出現極度疲勞的症狀,也可能是因為新冠病毒使微血管阻塞,進而使人體細胞中負責提供能量的「粒線體」迅速受損,導致罹患長新冠的患者容易出現筋疲力盡的情形,同時粒線體受損也和神經痛、發炎疼痛有關。
參考來源:新冠後遺症:「長新冠」症狀、原因等我們已經知道的幾個關鍵問題
「長新冠」怎麼治?能不能痊癒?
目前臨床上對於疲倦症狀並無特定治療方式,不過既然目前推斷長新冠的主因是身體慢性發炎及粒線體損傷,我們可以從這裡來著手。
1. 補充正確油脂
現代人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(例如:大豆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),使得飲食中Omega-6脂肪酸的比例偏高,Omega-6在體內代謝會產生花生四烯酸,進而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,導致血管收縮及慢性發炎。相反的,Omega-3 多存在於深海魚類與藻類中,它在生理機能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,能協助預防血管堆積物的產生,包括降低身體不正常發炎的情況、血液過度發炎的預防、胰島素反應的改善、促進細胞膜的健康,以及調節前列腺的分泌等,整體來說具有抗發炎的效果。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其實在體內是會相互競爭的,所以需要較刻意去加強補充才能維持住兩者的平衡,若有抗發炎的特殊需求,可視情況直接補充「魚油」保健食品來獲得較高量的EPA和DHA。
2. 修補腸胃道
最新研究發現,即使康復者呼吸道已經沒有病毒,但腸胃道中可能還有殘藏的病毒,甚至最長可殘存長達 7 個月,腸胃科醫師提醒:「染疫初期要顧好呼吸道,康復後要照顧好腸胃道,不要讓病毒躲在腸道中。」
腸胃道的神經系統繁複,能夠透過迷走神經將訊號傳送給大腦,也能分泌許多神經介質,透過血液傳遞給各地器官,因此有「第二大腦」的稱呼,腸道菌也與免疫系統緊密互動,如果放任腸胃道慢性發炎,終究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健康。可能是體內益菌因為慢性發炎而遭受破壞的緣故,確診後需要適時補充益菌,也能改善慢性發炎問題,讓腸胃道恢復成適合益菌生存的環境。要維持腸胃健康環境,可食用優格、味增、天然發酵的泡菜,補充腸胃的益菌,避免體內的發炎反應。
3. 攝取抗氧化力高的維生素及植化素
包含各種維生素A、C、E、花青素、葉黃素、葉綠素、茄紅素、胡蘿蔔素等等。簡單說就是彩色蔬菜水果,例如南瓜、青椒、洛神花、黑木耳、山藥、杏仁等,這些具備抑制激烈反應的抗氧能力,也就等於能夠舒緩發炎症狀。
4. 修補支持粒線體
為了提升ATP效能,粒線體需要植物營養素、抗氧化劑、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。例如:富含維生素A、B、E、K及礦物質的綠色蔬菜,胡蘿蔔、甜菜、莓果等富含生物類黃酮、多酚類的彩色蔬菜,含硫的蔬菜、輔酶Q10、碘、硒對粒線體也很重要。
現在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,隨著感染率再次上升或重複感染者增加,長新冠人數更多,成為最大挑戰,佛羅里達大學流行病學家表示,「拯救生命當然很有價值,但生活品質也非常重要,雖然 COVID-19 導致死亡或入院的可能性很低,但會讓你生病很長一段時間。」確診康復後千萬別大意,吃對食物好好保養,以及好好睡覺,改善長新冠後遺症。
確診後補充營養怎麼吃?不同症狀的「飲食守則、保健品清單」,降低發炎、快速恢復免疫力 (懶人包點此)

延伸閱讀:
研究發現: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「長新冠」的主因,確診飲食對策大公開,長者、小孩勿輕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