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2的賣點不在於它的成份(白天配方:蟲草、人參、石榴萃取物;夜晚配方:葡萄籽,五味子,Q10,橄欖葉果萃取物),重點是在他的科研數據,找到最佳比例提升我們細胞內粒線體的基因表現,我們都知道粒線體是我們細胞的能量工廠,所以R2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讓粒線體重新年輕起來,生成能量增加、細胞排毒功能上升,90%的消費者感受到使用產品後,疲勞程度有正向的改變。我自己最直接的感受也是體力精神變好,晚上睡得比較深。所以誰適合使用?18歲以上,感覺自己容易疲勞,想提升活力的人都可以。
抗老是真的嗎?各種有關老化的研究都證實「粒線體功能衰退」是絕對的因素,2004年美國醫學期刊《JAMA》提出,許多代謝症候群以及肥胖患者的粒腺體都功能失調,同年的新英格蘭期刊《NEJM》也指出,糖尿病患者的一等親,其粒腺體功能比一般無糖尿病的人減少50%,換句話說,粒腺體對人體肥胖以及糖代謝的影響非常大。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,還有老化等相關的疾病,也都和粒線體的功能很有關係,粒線體是人體產生能量的地方,有如發電廠一樣供應所需能量的90%,老化影響很重要的2個過程:細胞淨化及細胞能量生成,兩者環環相扣。隨著老化,細胞排毒功能下降,就會開始累積細胞傷害跟毒素,影響代謝。隨著老化,細胞內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表現也降低,我們就會感受到體力、心智敏銳度、及性的健康大不從前。有越睡越累,像是充電永遠充不飽的感覺,R2就像幫手機換了一顆新電池。
ageLOC®R²分成日間與夜間兩種不同的成分配方,ageLOC®R²日間配方採用Cs-4冬蟲夏草菌絲體、石榴萃取物、人參萃取物、L-精胺酸。夜間由五味子萃取物、橄欖葉萃取物、葡萄籽萃取物、輔酵素Q10、橄欖果萃取物組成。
早上六顆,開啟一整天的活力,睡覺之前兩顆,給身體大休息。
科研支持
2011 年如新公司正式用 0.117 億美金來收購包括一個專利組織庫銀行和基因表達資料庫、多項發明專利和其它與抗衰老研究有關的智慧財產權,30年研究資料可以辨識出與細胞淨化及細胞能量生產有關的基因,一旦特定的基因被鑑定出,利用基因晶片技術,再用數十种天然化合物在實驗室中進行篩選,找出確實能調節基因表現的有效成分及最佳比例。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許多科學會議,包括 the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, CoLONGY, the Second Conferenceon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, and the 1st World Congress on Targeting Mitochondria.
可以長期使用嗎?有沒有副作用?
R2是促進我們自體本身的年輕基因表現,長期使用是安全無虞的。成分也都是天然植物化合物。
R2 PDR
《美國醫生桌上手冊》(PDR)是美國醫生給病人開藥時的參考藥典。被收入PDR的藥物或營養補充品都是經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(FDA)認可的。R2已被載入2012年的《美國醫生桌上手冊》,註解為能夠調節青春基因組表達

產品容量: 每組日間配方含180 顆(30 份)夜間配方含60 顆 (30 份)
使用建議: 每日上午食用6 顆 R² 日間配方,每日夜間食用2 顆 R²夜間配方。
注意事項: 產品含輔酵素Q10,15 歲以下小孩、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及服用抗凝血藥品(WARFARIN)之病患,不宜食用。
價格詳細資訊
KEY SCIENTIFIC STUDIES
1. Burke DM, Mackay DG. Memory, language, and ageing.
Phil. Trans. R. Soc. Lond. B 1997;1845–1856.
2. Salthouse TA. When does age-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
begin? Neurobiol Aging 2009;30:507–514.
3. Lindau ST, Gavrilova N. Sex, health, and years of
sexually active life gained due to good health: evidence
from two US population based cross sectional surveys
of ageing. BMJ 2010;340:c810.
4. Beutel ME, Stobel-Richter Y, Brahler E. Sexual desire
and sexual activity of men and women across their
lifespans: results from a representative German
community survey. BJU Int 2008;101:76–82.
5. Nappi RE, Nijland EA. Women’s perception of sexuality
around the menopause: outcomes of a European
telephone survey.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
2008;137:10–6.
6. Lu SC. Regulation of glutathione synthesis. Mol Aspects
Med. 2009 Feb–Apr;30(1–2):42–59. Review.
7. White E, Karp C, Strohecker AM, Guo Y, Mathew R. Role of autophagy in suppression of inflammation and cancer. Curr Opin Cell Biol. 2010 Apr;22(2):212–7. Review. 8. Zimniak P. Detoxification reactions: relevance to aging. Ageing Res Rev. 2008 Dec;7(4):281–300. Review.